跳到主要内容

04 三集续 3

第五 掬盐品

第91经 紧急经

诸比丘!此等三者,是耕田家主之必然所作。云何为三耶?

诸比丘!世有耕田家主,疾疾善为耕田,善为耕平。疾疾善为耕田、善为耕平已、亦疾疾播种子、疾疾播种已、疾疾引入水、又放出。诸比丘!此等三者,是耕田家主之必然所作。

诸比丘!彼耕田家主并无今日之谷犹生、明日即稔、明后日1即熟之神通威力。

诸比丘!唯有时,彼耕田家主其谷,将随季节之变化而成半或稔或熟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此等三者,是比丘之必然所作。云何为三事耶?

受增上戒学之事、受增上心学之事、受增上慧学之事。诸比丘!此等三者,是比丘之必然所作。

诸比丘!彼比丘并无我今日无取著,或于明日,或于明后日等,从而心解脱之神通威力。诸比丘!唯有时,亦学增上戒、亦学增上心、亦学增上慧,比丘无取著,从漏而心解脱。

诸比丘!是故,对此应如是学:我等受增上成学之欲应很深……乃至……我等受增上慧学之欲应很深。诸比丘!汝等应如此学。

第92经 远离经

诸比丘!外道之偏历者施设此等三种远离。云何为三远离耶?

即由衣[所生染]之远离、乞食[所生染]之远离、床座[所生染]之远离。

诸比丘!此中,外道之偏历者即于衣[所生梁]远离而作施设:彼等亦著麻衣、亦著杂衣、亦著尸衣、亦著粪扫衣、亦著树皮衣、亦著鹿皮衣、亦著裂之鹿皮、亦著结茅草衣、亦著结树皮衣、亦著结木屑衣、亦著人发褐、亦著尾毛褐、亦著鸺鹠翼衣。诸比丘!外道之偏历者即于衣[所生染]远离,作如是施设。

诸比丘!此中,外道之偏历者即于乞食[所生染]远离而作施设:彼等即亦食生菜、亦食粟粒、亦食野生谷类、亦食削皮之屑、亦食苏苔、树脂、亦食糠、亦食被抛弃之焦饭、亦食折胡麻、亦食草、亦食牛粪、亦食林中之根或果实而生、亦食落下之果实。诸比丘!外道之偏历者即于乞食[所生染]远离,作如是施设。

诸比丘!此中外道之偏历者即远离于床座[所生染],而施设林树下、冢间、高原、回处、槁堆、谷仓。诸比丘!外道之偏者,即远离于床座[所生染]作如是施设。

诸比丘!外道之偏历者施设此等三种远离。

诸比丘!于此法律中,比丘有此等之三种远离。云何为三戒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具戒、断恶戒、远离恶戒,具正见、断邪见、远离邪见,又漏尽、断漏、远离漏。诸比丘!比丘是具戒、断恶戒、远离恶戒,具正见、断邪见、远离邪见、漏尽、断漏、远离漏。诸比丘!于此而说比丘,得第一,得坚固而清净,安住于坚固。

2诸比丘!譬如耕田家主之稻成熟,耕田家主即疾疾收割3,疾疾收割已,疾疾而集;疾疾集已,疾疾而运;疾疾运已,疾疾而积;疾疾积已,疾疾而打;疾打已,疾疾除稿;疾疾除稿已,疾疾除壳;疾疾除壳已,疾疾而簸;疾疾簸已,疾疾而蓄;疾疾蓄已,疾疾而捣;疾疾捣已,疾疾除糠。诸比丘!如是彼耕田家主其谷即得第一,得坚固;得清净、安住于坚固。诸比丘!正如是,有比丘,具戒,断恶戒、远离恶戒,具正见、断邪见、远离邪见,又漏尽、断漏、远离漏。诸比丘!于此而说比丘,得第一、得坚固清净,安住于坚固。

4 诸比丘!譬如秋季时,于睛而无云之虚空,日通过苍空、破除一切虚空之暗黑而光辉,而热、朗照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当圣弟子生起远离尘垢之法眼时,诸比丘!与见俱生之己身见、疑、戒禁取之三结即断。

又,从贪、嗔之二法脱出。彼离欲,离不善法,有寻、有伺具足,离所生喜乐之初静虑而住。诸比丘!此时圣弟子或有死事,彼无可能有被此结所系而再来此世之圣弟子。

第93经 众经

诸比丘!此等是三种众。云何为三众耶?

是第一众、不和合众、和合众。

诸比丘!以何为第一众耶?

诸比丘!其众中之长老比丘多不蓄[资具],不缓漫[于学],不为堕落事5制轭,于远离之先导者,为得未得,为达未达,为证未证而发精进。彼等之子弟即仿其例,子弟亦多不蓄[资具],不缓漫[于学]、不为堕落事制轭、于远离之先导者。为得未得、为达未达、为证未证而发精进。诸比丘!此说为第一众。

诸比丘!又以何为不和合众耶?

诸比丘!其众中之比丘嘲弄、斗争、诤论、互相以口剑相刺而住。诸比丘!此说为不和合众。

诸比丘!又以何为和合众耶?

诸比丘!其众中之比丘和合、欢喜、不诤论、如乳水之互相以亲爱眼注视而住。诸比丘!此说为和合众。

诸比丘!当比丘和合、欢喜、不诤6,如乳水之互相以亲爱眼注视而住时,诸比丘!比丘于其时则生多福。诸比丘!比丘于其时是住于梵住,即[住于]欢喜之心解脱,于欢喜者生喜,心喜者之身轻安,身轻安即受乐,有乐者之心即得定7。

诸比丘!譬如山上有大粒之雨滴从空而降时,其水即随向低处流,充积于山溪或峡或渠,充积山溪或峡或渠即充积小池、充积小池即充积大池、充积大池即充积小河、积小河即充积大河、充积大河即充积于海,正如是,诸比丘!当比丘和合、欢喜、不诤、如乳水之互相亲爱眼注视而住时,诸比丘!比丘于其时即生多福。诸比丘!比丘于其时是住于梵住--[住于]欢喜之心解脱、于欢喜者生喜、心喜者身轻安、身轻安即受乐、有乐者之心即得定。

诸比丘!此等是三种众。

第94经 骏马经第一8

诸比丘!成就三支王者之良善骏马走适当于王,堪为王使用,可谓王之股肱,云何为三支耶?

诸比丘!世中,王之良善骏马是具足色,又具足力,又具足速疾。诸比丘!成就此等三支王者之良善骏马是适当于王,堪为王使用,可谓王之股肱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成就三法之比丘应受献好物,应受欢待、应受供养、应受归敬,是人之无上福田。云何为三法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具足色,又具足力、又具足速疾。

诸比丘!又比丘是如何具足色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具戒,卫护波罗提木叉律仪而精勤,具足正行与亲近、于微细9罪见而怖畏,受学学处。诸比丘!比丘是如是具足色。

诸比丘!又比丘如何具足力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为断不善法故,为具足善法故,发精进而奋勤,有势力而勇往迈进,于善法无休息。诸比丘!比丘是如是具足力。

诸比丘!又如何比丘具足速疾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如实知此是苦,如实知此是苦之集,……乃至……如是如实知,此是趣苦灭之道。诸比丘!而比丘如是具足速疾。

诸比丘!成就此等三法之比丘,应受献食物……乃至……人之无上福田。

第95经 骏马经第二

诸比丘!成就三支王者之良善骏马是适当于王,堪为王之使用,可谓王之股肱。

云何为三支耶?

诸比丘!世间中,王之善良骏马是具足色,又具足力,又具足速疾。诸比丘!成就此等三支王者之善良骏马是适当于王,堪为王之使用,可谓王之股肱。

诸比丘!正如是成就三法之比丘,是应受献食物……乃至……人之无上福田。

云何为三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具足色,又具足力,又具足速疾。

诸比丘!又比丘如何具足色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……乃至……受学学处。诸比丘!比丘如是具足色。

诸比丘!又比丘如何具足力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为断不善、为具足善法、发精进而奋勤,有势力而勇往迈进、于善法无休息。诸比丘!比丘如是具足力。

诸比丘!又如何比丘具足速疾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五顺下分结尽故,成为化生,于彼处般涅槃,从彼世为不转生法10。诸比丘!比丘如是具足速疾。

诸比丘!成就此等三法之比丘,应受献食物……乃至……人之无上福田。

第96经 骏马经第三

诸比丘!成就此等三支王者之良善骏马是适当于王,堪为王使用,可谓王之股肱,云何为三耶?

诸比丘!于世间,王之良善骏马是具足色,又具足力,又具足速疾。

诸比丘!成就此等三支王者之良善骏马是适当于王,堪为王使用,可谓.是王之股肱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成就三法之比丘,应受献食物,…乃至……人之无上福田。云何为三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具足色,又具足力,又具足速疾。

诸比丘!又比丘如何具足色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具戒,卫护波罗提木叉律仪而精勤……乃至……受学学处。诸比丘!比丘如是具足色。

诸比丘!又比丘如何具足力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为断不善法而发精进、为具足善法、而有势力、勇往迈进、于善法不休息。诸比丘!比丘如是具足力。

诸比丘!又比丘如何具足速疾耶?

诸比丘!世间有比丘,为漏尽故,于现法自知无漏之心解脱、慧解脱已,作证,具足而住。诸比丘!比丘如是具足速疾。

诸比丘!成就此等三法之比丘,应受献食物……乃至……人之无上福田。

第97经 树皮衣经11

诸比丘!树皮衣最初亦色恶、又粗触、又少价值。诸比丘!树皮衣用驯惯亦色恶、又粗触、又少价值。诸比丘!树皮衣使用已旧亦色恶、又粗触、又少价值。诸比丘!使用已旧之树皮衣,人们或用于拭瓶、或将弃于尘堆中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比丘于最初若无戒而恶质,我说此是彼之色恶。诸比丘!犹247 如彼树皮衣之色恶,诸比丘!我说其人亦如是。复次凡与彼交、亲事、仿[彼之]动作者,即为此而招来长时之不饶益、苦。我说此为彼之粗触,诸比丘!犹如彼树皮衣之粗触。诸比丘!我乃如是说彼人。复次凡施彼衣、食、床座、病缘药、资具。为此能施者仍无大果、无大胜利。我说此为彼少价值。诸比丘!犹如彼树皮衣之少价值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此人。

诸比丘!比丘虽是中年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虽是长老,比丘若无戒而恶质者,我说此是彼之色恶。诸比丘!犹如彼树皮衣之色恶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此人。凡复与彼交、亲事、仿[彼之]动作者,即为此而招来长时之不饶益、苦。我说此是被之粗触。诸比丘!犹如彼树皮衣之粗触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此人。复次,凡施彼衣、食、床座、病缘药、资具。为此能施者仍无大果,无大胜利。我说此为彼少价值。诸比丘!犹如彼树皮衣之少价值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此人。

诸比丘!如是长老比丘于僧伽中若有所言,其时诸比丘即对彼如是言:汝愚者、暗昧者为何欲言?汝亦有所言耶?于是彼即愤、不欢而发语。僧伽即应对而语,宛如弃彼树皮衣于尘堆,而弃[其]语。

12 诸比丘!最初迦尸迦衣13亦有色泽,又触滑,又价值大。诸比丘!迦尸迦衣用惯亦有色泽,又触滑、价值亦大。诸比丘!迦尸迦衣使用旧亦有色泽,触滑、价值亦大。诸比丘!迦尸迦衣使用虽旧,或可用于包宝,或可蓄于香箧之中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诸比丘最初虽是具戒而质善,我说此为彼之妙色。诸比丘!犹如彼迦尸迦衣之有色泽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此人。复次,凡与彼交,亲事,仿[彼之]行动者,即为此而引长时之饶益、乐。我说此为彼之触滑。诸比丘!犹如彼迦尸迦衣是触滑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于此人。复次,凡施彼衣、食、床座、病缘药、资具者,为此而有大果、大胜利。我说此为彼之价值大,诸比丘!犹如彼迦尸迦衣之价值大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于此人。

诸比丘!比丘虽是中年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比丘虽是长老,若具戒而质善,我说此为彼之有妙色14。诸比丘!犹如彼迦尸迦衣之有色泽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此人。复次,凡与彼交,亲事,仿[彼之]行动者,即为此招来长时之饶益、安乐。我说此为彼之触滑。诸比丘!诸比丘!犹如迦尸迦衣之触滑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此人。复15次,凡施[彼]衣……施资具者,为此而有大果、大胜利,我说此为彼之价值大。诸比丘!犹如迦尸迦衣之价值大。诸比丘!我如是说此人。

诸比丘!如是长老比丘于僧伽中若有所言,其时,诸比丘即对彼如是言:具寿众!默然!长老比丘将说法与律。诸比丘!是故,此中应如是学,我等应如迦尸迦衣,不应如树皮衣。诸比丘!汝等实应如是学。

第98经 一锅盐经16

“诸比丘!若有人如是言17:人随所造业,而受其所造业[之异熟]。诸比丘!若如是,则[人]不可能住于梵行,亦不认为有作苦之边际可得。又,诸比丘!若有人如是言:人应随18所造业之应受也,彼人受其异熟。诸比丘!若如是,则[人]可住于梵行,亦认为作苦之边际是可得。

诸比丘!世有一类之人,虽造少量恶业,业亦导彼于地狱。诸比丘!复次,世有一类之人,虽造完全同样之少量恶业,唯于现法受[异熟],于[未来]连少量[之异熟]亦不现,但[起]多[业异熟]而已。

诸比丘!如何人所造之恶业虽少量,仍可导彼于地狱?

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不修身、不修戒、不修心、不修慧、小、自体贱劣、[为小异熟]而住于苦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所造之恶业虽是少量,亦可导彼于地狱。诸比丘!如何人所造之少量恶业,虽与其完全相同,于现法受[异熟],于[未来]亦不现少量[异熟],惟起多[业之异熟]而已耶?

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修身、修戒、修心、修慧、不狭小、自体伟大、住于无量19。诸比丘!如是人所作之恶业,虽与其完全相同之少量,于现法受[异熟],[于未来]亦不现少量[之异熟],惟[起]多[业异熟]而已。

诸比丘!譬如有人,将一掬之盐投入一碗水中,诸比丘!汝等如何思惟耶?其一碗水由此一掬之盐而咸至难以下饮耶?

“大德!唯然。”

何以故?

“大德!碗中之水少故,水为盐咸至难以下饮。”

诸比丘!譬如有人,犹如将一掬盐投入恒伽河,诸比丘!汝等如何思惟耶?彼恒伽河能因此一掬盐而咸至难以下饮耶?

“大德!是即不然。”

何以故?

“大德!恒伽河中之水聚大,其水聚不由此一掬盐而不能下饮。”

诸比丘!正如是,世有一类人,虽造少量恶业20,即导彼于地狱。复有一类人,虽正造与其相等少量恶业,于现法受[异熟],于[未来]亦不现少量[异熟],惟[起]多[业异熟]而已。

诸比丘!如何人所造之恶业虽是少量,仍可导彼于地狱?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不修身……乃至……[为小异熟]自体贱劣,住于苦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所造少量之恶业※可导彼于地狱。

诸比丘!如何人所造少量恶业虽与其完全相同,却于现法受[异熟],于[未来]连少量[之异熟]亦不现,性起多[业异熟]而已?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修身……乃至……自体伟大,住于无量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所造之少量恶业,虽与其完全相同,却于现法受异熟,于[未来]连少量[异熟]亦不现,惟[起]多[业异熟]。

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或为半钱被捕、或为一钱被捕、或为百钱被捕,诸比丘!复世有一类人,不为半钱被捕、或不为一钱被捕、或不为百钱被捕。

诸比丘!如何人或为半钱被捕、或为一钱被捕、或为百钱被捕耶?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是贫、无所有物、穷乏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或为半钱被捕、或为一钱被捕、或为百钱被捕。

诸比丘!如何人不为半钱被捕、不为一钱被捕、不为百钱被捕耶?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是富、财多、丰裕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不为半钱被捕、或不为一钱被捕、或不为百钱被捕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世有一类人,造少量恶业,亦导彼于地狱。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造完全与其相同之少量恶业,于现法受[异熟],[于未来]亦不现少量之异熟。惟[起]多[业异熟]而已。

诸比丘!如何人所造之恶业,虽少量,方可导彼于地狱耶?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不修身……乃至……自体贱劣,[为小异熟]苦而住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所造恶业,虽少量亦可导彼于地狱。

诸比丘!如何人所造与其完全相同之少量恶业,于现法受[异熟],[于未来]少量[之异熟]亦不现,惟[起]多之[业异熟]而已耶?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修身……自体伟大,住于无量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所造与其完全相同之少量恶业,于现法受[异熟],[于未来]连少量[异熟]亦不现。惟[起]多[业之异熟]而已。

诸比丘!譬如羊之饲主,或羊之屠杀者,当某人取其不与之羊时,或杀彼、或缚,或没收财产而亡,或得以随意作。当某人取其不与之羊时,不得将彼或杀、或缚、或没收财产而亡、或随意而作。

诸比丘!如何人取其不与之羊时则被羊之饲主、或羊之屠杀者,或杀、或缚、或没收财产而亡、或得以随意作者?

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是贫、无所有物、穷乏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取其不与之羊时则被羊之饲主、或羊之屠杀者,或杀、或缚、或没收财产而亡、或得以随意作者。

诸比丘!如何人取其不与之羊时羊之饲主或屠杀者,不杀、不缚、不没收财产而亡、或不得随意作者?

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是富、财宝多、裕富而为王或宰相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当取不与之羊时半之饲主,或羊之屠杀者,[亦]不杀、或不缚、或不没收财产而亡、或不得随意作者,唯有合掌而乞,无外于云:饲主!请与我羊,或与羊之代价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世有一类人,虽造少量恶业,亦可导彼于地狱。复次,世有一类人,虽造与其完全相同少量恶业,于现法受[异熟]、[于未来]亦不现少量[异熟],惟[起]多之[业异熟]而已。

诸比丘!如何之人所造恶业虽是少量,亦可导彼于地狱耶?

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不修身……乃至……自体贱劣,[为小异熟]苦而住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所造恶业虽少量,亦可导彼于地狱。

诸比丘!如何人所造少量恶业,虽与其完全相同,于现法受[异熟]、[于未来]亦不现少量[异熟],惟[起]多[业异熟]而已耶?诸比丘!世有一类人,修身……乃至……自体伟大、住于无量。诸比丘!如是之人所造少量业,虽与其完全相同……乃至……[于未来]少量[异熟]亦不现,惟[起]多之[业异熟]而已。

诸比丘!若有人如是言:人随所造业,而只受其业[之异熟]。诸比丘!若如是者,则[人]不可能住于梵行,亦不认为有作苦之边际可得,又,诸比丘!若有人如是言:有人,随所造之应受业,彼只受其异熟。诸比丘!若如是,则[人]可住于梵行,亦认为作苦之边际是可得。”

第99经 尘垢洗涤者经

21 诸比丘!金矿中,有泥砂、小石砾之垢。然则,尘垢洗涤者或尘垢洗涤者弟子即将之散于桶中而洗、偏洗、完全洗涤。

当金矿断其尘垢,脱离尘垢时,黄金[尚有]微细小石与粗砂间之垢。然则,尘垢洗涤者或尘垢洗涤者弟子即将之洗涤、偏洗、完全洗。

当金矿断其尘垢,脱离尘垢时,金矿[尚有]微细砂与黑粉微细之垢。然则,尘垢洗涤者或尘垢洗涤者弟子即将之洗涤,偏洗,完全洗。

当金矿断其尘垢,脱离尘垢时,更有金砂之余。然则,黄金匠,或黄金匠弟子,即将其金矿投入22镕治、偏镕、完全镕。当金矿尚未镕23、犹未偏镕、犹未被完254 全镕、犹未被蓄、犹未脱离浊秽,则不致软,又不致堪任24、又不极光净、又易坏、又不适25于正确之制作。

诸比丘!彼黄金匠或黄金匠弟子,将金矿镕治、偏镕、完全镕之时,[此时]彼金矿即为所镕、偏镕、完全镕、为蓄、离浊秽,又软、又堪任、又极光净、又不易坏,适于正确制作。或板、或耳珰、或颈饰、或金璎略,无论欲改造任何庄严具,彼皆可适应其目的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修增上心之比丘有身恶行、语恶行、意恶行之尘杂垢染,有思虑而聪明之比丘当断于此,排斥、祛除、令尽。

当修增上心之比丘断于此,除于此时,即有欲寻、恚寻、害寻中间之垢染,有思虑而聪明之比丘,当断离、排斥、祛除、令尽。

当修增上心之比丘,断于此、除于此时,即有亲里寻26、国土寻、不被轻相应寻之微细垢染,有思虑而聪明之比丘当断离于此、排斥、祛除、令尽。

当断离于此,祛除此时,更有复法寻之残,彼虽是三摩地、却未能寂静未能妙,而非伏除[烦恼]可得者,当得一趣性,由加行而抑止[烦恼]而防护。诸比丘!

其心是唯内而住、完全而住、趣于一,有等持之时,[此时]彼三摩地是寂静、是妙。伏除[烦恼]而得,得一趣性,非由加行抑止[烦恼]而防护者,凡为证知应证知法而引发心时,即可随著[彼定生起]之原因,能得以实现。

27彼若为求--愿我实现种种神通,以一变多,以多变一,或显、或隐、或穿壁、或逾墙、或透越山,无碍而行犹如行在空中,出殁于地中犹如在水中,于水上行不沈犹如在地上,结跏趺坐于空中行犹如有翼之鸟。有如是大神通,有大威力,方可以手执取、扪摸日月,乃至身达梵世--则随其[起定]原因能得以实现。

彼若为求--愿我以超人清净之天耳,或远、或近、天及人之两声,两皆得听--,则随其[起定]原因能得以实现。

彼若希求,欲以心偏知他有情心,他补特伽罗心,或欲知有贪心,欲知离贪心即离贪心,或欲知有嗔心……乃至……或离嗔心即……乃至……或……有痴心……或离痴心即……或……略心……或……散心即……或……大心……或……非大心……或……有上心……或……无上心……或……定心……或……非定心……或欲知不解脱心,或欲知解脱心即解脱心--则随其[起定]原因能得以实现。

彼若希求--愿我能随念种种宿住,例如一生、二生、三生、四生……乃至……百生、千生、百千生、多坏劫、多成劫,多坏成劫,于彼处我有如是名,有如是姓,有如是色,食如是物,感受如是苦与乐,有如是寿量。我即由彼处没而生于他处。在其处我有如是名,有如是姓,有如是色,食如是物,感受如是苦与乐,有如是寿量,我即从彼处没而生于此处。如是相状与名称俱,我即随念种种宿住--则随,其[起定]原因能得以实现。

彼若为求--愿我以超人清净之天眼见有情、随之正当而死,正当而生,我当知是劣、是殊胜、是妙色、是恶色、是幸、与不幸业而生之有情--此等有情是成就身恶行、成就语恶行、成就意恶行、诽谤圣者、怀邪见,受由邪见所[起]之业。彼等于身坏、死后,生于无幸处、恶趣、险难、地狱。或复次,此等有情,成就身妙行、成就语妙行,成就意妙行、不诽谤圣者、怀正见、受由正见所[起]之业。彼于身坏、死后、生于善趣、天界。如此我以超人清净之天眼,见有情,随之正当而死、正当而生我当知是劣、是殊胜、是妙色、是幸与不幸业而生之有情。--则随[其起定]原因能得以实现。

彼若希求--我之漏尽故,于现法自知无漏之心解脱、慧解脱已作证具足而住--则随其[起定]之原因能得以实现。

第100经 相经

诸比丘!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应于适当之时思惟三因:应于适当时思惟三摩地因,于适当时思惟精勤因,于适当时思惟舍因。

诸比丘!若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只一向思惟三摩地因,其心即趣于懈怠之理。诸比丘!若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只一向思惟精勤因,其心即趣于掉举之理。诸比丘!若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只一向思惟舍因,其心则为漏尽,有不正等待之理。诸比丘!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于适当时思惟三摩地因,于适当时思惟精勤因,于适当时思惟舍因故,其心是软,又堪任、又极光净、又不易坏,为漏尽而正确得定。

28诸比丘!譬如金匠或金匠弟子造灶、作灶已,于灶口点火,于灶口点火已,以钳插金矿29,投入灶口,于适当时而以犕吹,于适当时拂水,于适当时观察。诸比丘!若金匠或金匠之弟子,共一向以犕吹金矿,则其金矿应焚烧。诸比丘!若金匠或金匠弟子,只一向对其金矿拂水,即彼金矿应冷却。诸比丘!若金匠或金匠弟子对其金矿只一向观察,则彼金矿不至正确成熟。诸比丘!金匠或金匠弟子,对其金矿于适当时,以犕而吹,于适当时以水拂,于适当时观察故,由是而彼金矿遂软,又堪任,又极光净,又不易坏,可正确用于制作或板或耳珰或颈饰或金璎珞,无论欲改造任何庄严具,皆可适应其目的。

诸比丘!正如是,勤修增上心之比丘、于适当时应思惟三因--于适当时应思惟三摩地因,于适当时应思惟精勤因,于适当时应思惟舍因。诸比丘!若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只一向思惟三摩地因,其心即趣于懈怠之理。诸比丘!若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只一向思惟精勤因,其心即趣于掉举之理。诸比丘!若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只一向思惟舍因,其心则为漏尽,有不正确等持之理。诸比丘!勤修增上心之比丘,于适当时思惟三摩地因,于适当时思惟精勤因,于适当时思惟舍因故,其心即软,又堪任,又极光净,又不易坏,为漏尽而正确得定,为知证所有应知证之法,引发心时,随[其起定]原因,能得以实现。

彼若希求--愿我实现种种之神通……乃至……[百之五]……应知六神通之心……乃至[百之六、七、八、九]……漏尽故……乃至[百之一0]作证已,具足而住--则随[其起定之]原因,能得以实现。

第二大五十竟

注1 “明后日”底本之uttarasseva是与暹本同样作为uttarasve。

2 参照Cv.7.1,2;S.2.3.9。

3 “收割”底本vapapeyya应如缅甸本读为lavapeyya,以下仿此。

4 参照今卷、二集、五之二及三。

5 “堕落事”vokkamana即五盖之谓。

6 “不诤”底本即脱漏avivadamana,请看底本页之最后行、暹本亦如是。

7 以上参照Mv.7.15,13。

8 参照九十四~九十六 杂三三(大二、二三三c)别杂八(大二、四二九a),A.vol.2,P.250。

9 “微细”底木之amumattesu是anumattesu之误植。

10 “不转生法”底本之anavattldhammo是anav之误植

11 参照Puggalapahnatti 3,10。

12 参照同上3.11。

13 迦尸迦衣就是迦尸国产之绵系所编织之布而作之衣。

14 “妙色”底本之savannataya与暹本同样应作为suvannataya,请看上第八行。

15 “复”底本之panassa是和暹本相同,只是要读为pana请参改前同样结构之处。

16 参照中三(大一、四三三a)。

17 “言”底本之vadeyya是vadeyya之误。

18 “随著”底本虽作 yatha之一字,但是应随从底本二五三页第十三行之同文及暹本读为yatha yatha。

19 “无量”由于善能作量无贪等而有斯名。

20 “恶业”底本虽作为papam,但今即依暹本读为papakammam请参考前后类文。

21 参照一~五 杂四士(大二、三四二a)。

22 “灶”底本,暹本同样为musayam,译者不知其意义,今认为是ukkayam之误写所起之过。请参照底本二一0页第三一行。

23 “犹未镕云云”底本之 dhantam sandhantam 是根据暹本读为 adhantam asand-hantam。

24 “堪忍”底本之kamanlyam是与暹本同样读为kammanyam请看底本下第六行。

25 “不适”底本之samma之直前应如暹本加入naca二字。

26 “亲里寻”底本及暹本皆是jativitakko是根据其注释作为nativitakko。

27 参照M.vol.1,P.33;A.vol.5,P.131。

28 参照一三~一四 杂四七(大二、三四一b)。

29 “金矿”底本之jaturupam是jatarupam之误植。